
中共党员,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医教研工作50年。“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聘的国家级第四批至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团队“脏毒腑秽学说基础与应用创新研究团队”领军人才;建立了刘铁军教授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和吉林省中医肝病化瘀通腑重点研究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健康智库专家;曾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突出贡献专家”及“优秀科技人才”;曾获得省、市“医德标兵”及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铁军教授现仍坚持每周出诊6次,疗区查房1次,承担院内外急危疑难重症的会诊,年诊治患者达1.6万人次以上。现在还为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授课,并基于中医学“下法”及本人创立的“脏毒腑秽学说”之理论,培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研究生21人,国家级学术继承人8人,部分硕博士研究生来自中国台湾、蒙古国、泰国、韩国等。近10年,每年开展“刘铁军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培训班)”2次,年参与学习及培训人员达600余人。出版专著及主编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刘铁军教授发掘并精研古今数百经典名方于临床、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创立并日臻完善了“脏毒腑秽学说”,并由此衍生4项治疗法则,即“通腑除秽解毒法”、“扶正固本消积法”、“暖胃安和五脏法”、“调气和解开郁法”,并以此研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应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院内制剂10项,已成为治疗肝胆胃肠胰腺病的品牌中成药,研发外用制剂6项,广泛应用临床,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刘铁军教授主持及指导团队完成科研课题及获奖超60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省科协学术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刘铁军教授主持及指导团队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药临床批件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让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并主持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课题“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等课题。2018年参与并推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出版专著及主编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98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0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工作,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别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即中医学、中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医学、中药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形成了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并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研究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其中有享誉全国的终身教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9人,国家及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6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新世纪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迄今为止,研究生学院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910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移居海外,成为当地中医药机构的负责人,为促进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列为学院建制,突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开创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研究生学院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培养科、学科与学位科、管理科四个职能科室。研究生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
“十二五”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生学院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稳步扩大教育规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兼学中西两法,通晓古今中外”。 展望未来,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研究生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