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富春(1961-),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第一批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七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B类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针灸研究所所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临床中心主任。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穴位贴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针灸联合会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会长、吉林省睡眠研究会会长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二审专家。《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专家编委,美国《TCM》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省部科研项目10余项。
完成了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曾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70余部,代表作有《针法大成》、《针法医鉴》、《灸法医鉴》、《经络脏腑相关理论与临床》、《针灸诊治枢要》、《针灸对症治疗学》、《中国新针灸大系丛书》、《实用针灸技术》、《现代中医临床必备丛书》(计18部,1000余万字)、《中医特诊特治丛书》(计18部,1000余万字)等。主讲的《刺法灸法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医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还曾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创新教材《中医妇科学》和国际中医药、针灸培训考试指导用书《经络腧穴学》。副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针灸学》等教材10余部。牵头制定《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部分:头针》的国家标准和中国针灸学会团体标准《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穴位贴敷疗法》的行业标准,在掌握传统穴位贴敷疗法要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发明创制了“艾络康”系列穴贴(减肥贴、活络止痛贴、暖宫止痛贴、镇静安神贴、清肝降火贴、清毒贴、靓眼贴、振阳贴等),还研发了镇静安神颗粒、茯荷祛湿颗粒等院内制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等特定穴配伍理论。创新性提出“同功穴”新概念,为“一穴多症”到“一症多穴”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腧穴配伍研究奠定基础。王富春教授还首次提出了“主症选主穴、辨证选配穴、随症加减穴、擅用经验穴”的针灸处方选穴思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同。总结出“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振阳针法”治疗阳痿、“调胱固摄法”治疗小儿遗尿等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他还擅长运用古典针法治疗骨性关节疾病,尤其应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肩周炎,“青龙摆尾”针法治疗网球肘,“白虎摇头”针法治疗腰痛,“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皆具有独特疗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98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0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工作,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别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即中医学、中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医学、中药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形成了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并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研究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其中有享誉全国的终身教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9人,国家及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6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新世纪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迄今为止,研究生学院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910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移居海外,成为当地中医药机构的负责人,为促进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列为学院建制,突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开创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研究生学院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培养科、学科与学位科、管理科四个职能科室。研究生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
“十二五”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生学院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稳步扩大教育规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兼学中西两法,通晓古今中外”。 展望未来,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研究生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