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院-王朝辉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10 导师主页
王朝辉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
特定穴配伍规律与临床研究
wzhqiwei@126.com

硕士招生专业

1
针灸推拿学
2024
2
专业学位硕士
特定穴配伍规律与临床研究

王朝辉,女,汉族,1973年01月生,长春市人,教授,医学博士,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优秀人才,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人才,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温病专业委员会、中医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刺络拔罐专委会、耳穴专委会;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分会副主委员;曾任吉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刺络拔罐专委会主委、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基于“TLRs 信号通路”对针刺不同配穴防止应激性胃溃疡的“平衡重构” 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2)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合募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相关机制研究;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基于“开玄通络”理论易罐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4)基于“肠道菌群-SCFAs”探究合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

(5)基于 PINK1/Parkin 信号通路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自噬途径下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项目;

(6)易罐结合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吉林省卫健委课题;

(7)揿针结合易罐治疗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的临床研究;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8)基于毒物兴奋效应的合募配穴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研究机制;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

(9)基于中医传统辅助平台挖掘纪青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与用药经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10)头颈部肌肉易罐松解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吉林省卫生厅;

(11)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调神和胃“角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深圳市宝安区中医药协会;

 (12)基于 Transformer 模型的多模态 AI 算法在精灸治疗阈下抑郁中的应用研究;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

(13)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经络诊断在阈下抑郁防治中的应用及早期识别模型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40余项,其中主持20余项;近年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4篇,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等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主编5部,译著1部(第一译者),副主编13部,主编及参编国家级教材5部;参与及主持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吉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针灸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中医药学术著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98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0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工作,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别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即中医学、中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医学、中药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形成了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并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研究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其中有享誉全国的终身教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9人,国家及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6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新世纪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迄今为止,研究生学院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910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移居海外,成为当地中医药机构的负责人,为促进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列为学院建制,突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开创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研究生学院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培养科、学科与学位科、管理科四个职能科室。研究生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

  “十二五”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生学院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稳步扩大教育规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兼学中西两法,通晓古今中外”。 展望未来,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研究生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