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世奎,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省域拔尖人才,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现任学校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任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专家评委,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中心首批产业实践教授,吉林省教育厅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创业导师,吉林省工信厅创业辅导师,吉林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担任近10个省(市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评委,指导的参赛项目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金、银奖8项。
获评吉林省教学成果一、三等奖各1项;所负责的课程《大学生创业基础》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吉林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主编国家卫健委与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5部,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及参编教材、著作10余部。作为第一、二主持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
1.吉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引导项目1项;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
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5.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
6.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4项;
7.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1项;
8.吉林省高教学会研究课题2项。
一、课程建设研究成果:《大学生创业基础》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评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三、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人民卫生出版本科生、研究生“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
四、指导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获全国总决赛金、银奖7项
五、出版专著:杏林创粹——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六、发表EI收录检索论文
1.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areas in China's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ased on clustering algorithm 2.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COOC
3.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4.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Trends and Hot Spot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d on Clustering Algorithm
5.Competi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6.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pharmacovigilance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clustering algorithm
7.Analysis of Chinese generic drug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based on clustering algorithm
8.Frontiers and Trends in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literatur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长春中医药大学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多维、开放、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2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5个。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国医大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国名中医、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岐黄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3人(次)。有博士生导师186人,硕士生导师753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最美辅导员”1人。代谢病团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5名,其中本科生11226人,专科生151人,硕士研究生2941人,博士研究生490人,国际学生56人。本科专业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8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1门(个)。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主编规划教材120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十四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8项。“十三五”以来,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244项。现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2个。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384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坚持社会服务,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建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国家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附属医院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疫先进基层党组织”。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创办《中医药历史与文化》集刊,打造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新载体。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制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指定院校,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来华留学教育全周期培养体系,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中国-俄罗斯(莫斯科)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建设,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1项。
立德树人,行稳致远,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人才攀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