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丽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6-11 导师主页
赵丽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原理研究
174076077@qq.com

招生信息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24
2
学术型硕士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原理研究

     赵丽,辽宁葫芦岛人,女,中共党员,法学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课程思政兼职研究员,吉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教育中心研究员。近年来,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各类项目14项,其中,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9项;在理论学刊、中州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北大核心10篇。参加吉林省“新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比赛获一等奖,参加吉林省“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教学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吉林省第二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获一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第九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文献综述大赛”获二等奖。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L16CJY007),2016.11-2018.6,项目负责人.

2.吉林省社科规划基金博士扶持项目: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理论的生成逻辑、内在体系及其价值研究(2019c7),2019.5-2020.12,项目负责人.

3.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工程”青年科学家计划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研究,2019.12-2022.5,项目负责人.

4.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吉林振兴战略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JKH20190483SK),2019.1-2020.12,项目负责人.

5. 吉林省科技厅创新发展战略项目: 新发展格局下吉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20601084FG),2022.7-2024.4,项目负责人.

6.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百年探索历程及原创性贡献研究(2021B28),2021.5—2023.10,项目负责人.

7.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研究(2024B10),2024.5-,项目负责人.

8.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供给侧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GS17068),2017.9 -2021.11,项目负责人.

9.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政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培育路径研究,2020.6-2022.6,项目负责人.

10.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思政研究课题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GS19030),2017.10-2019.11,项目负责人.

11.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政专项: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进路研究(XJSZ202214),2022-8-2023.12,项目负责人.

12.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青马专项: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应然要求、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研究(XJSZ202215),2022.7-2024.3,项目负责人.

13.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课题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体系优化路径研究(SZ2361),2023.8-,项目负责人.

14.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学生获得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研究,2024.8-,项目负责人。

15.吉林省教育厅2025年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研究(JJKH20250616SK),2025.1-,项目负责人。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北大核心,第一作者,2016(5).

2.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CSSCI,北大核心,第一作者,2016(5).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消灭私有制”思想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文核心,第一作者,2017(10).

4.关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北大核心,第一作者,2018(5).

5.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第一作者,北大核心,2019(9).

6.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理论学刊,第一作者,CSSCI,北大核心,2020(4).

7.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策略——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北大核心,第一作者,2021(12).

8.“十四五”时期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中州学刊,CSSCI,北大核心,第一作者,2022(2).

9.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北大核心,2024(10).

10.低碳经济时代的营销模式创新探索[J].环境工程,北大核心,2023(8).

11.新世纪以来民营经济问题的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2017(2).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探析[J].邓小平研究,第一作者,2018(2).

13.基于供给主体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第一作者,2018.(1-2合刊).

14.新时代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经济界,第一作者,2019(5).

15.新常态下辽宁省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界,第一作者,2018.2.

16.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研究述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16(9).

17.优化民营企业用人机制的路径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17(3).

18.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21(2).

19.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第一作者,2021(2).

20.“新常态”下辽宁民营企业内部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18(8).

21.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标准与路径[J].渤海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20(2).

2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与培育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22(3).

23.新时代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一作者,2023(5).

2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品格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J].吉林教育(高校党建与思政),第一作者,2019(1-2合刊).

2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进程和未来路向[J].创新,第一作者,2023(5).

26.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第一作者,2024(3).

27.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资源开发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24(8).

28.高校思政课学生评教体系的优化路径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24(6).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多维、开放、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2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5个。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国医大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国名中医、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岐黄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3人(次)。有博士生导师186人,硕士生导师753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最美辅导员”1人。代谢病团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5名,其中本科生11226人,专科生151人,硕士研究生2941人,博士研究生490人,国际学生56人。本科专业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8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1门(个)。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主编规划教材120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十四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8项。“十三五”以来,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244项。现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2个。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384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坚持社会服务,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建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国家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附属医院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疫先进基层党组织”。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创办《中医药历史与文化》集刊,打造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新载体。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制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指定院校,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来华留学教育全周期培养体系,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中国-俄罗斯(莫斯科)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建设,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1项。

立德树人,行稳致远,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人才攀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