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新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10 导师主页
王新 教授 硕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
744557430@qq.com

硕士招生专业

1
思想政治教育
2024
2
学术型硕士
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办公室图像照王新,吉林省D类人才。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级教授。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2011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带头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35年,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负责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曾获得长春市“十佳师德标兵”、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吉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等荣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三行”模式构建研究》2023年

主持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2023年。

主持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在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研究》2020年

主持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在文化支柱产业下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2015年

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项目、长春中医药大学项目、横向课题共计19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程》2011年吉林大学出版社,获得长春市社科成果二等奖。

副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二五”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古代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12年,

副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规划《中国古代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8年,

副主编国家卫健委“十四五”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规划《中国古代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24年。

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院校“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心理学概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

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论文《传统“行”的教育助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发表在《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1期。

论文《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发表在《吉林日报》2024年10月25日理论版

论文《以“战斗力”为标准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表在《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4年4期。

论文《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发表在《吉林日报》理论版2023年3月27日。

论文《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观培育的三重逻辑》发表在《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3月。

论文《国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究述评》发表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12月。

论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表在《文化产业》2023年2月。

论文《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新媒体素养措施探究》发表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年2期。

论文《浅议以历史主动精神激活高校大学生“躺平族”》发表在《吉林教育》2022年9月。

论文《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获得感”的策略》发表在《吉林教育》2022年12月。

论文《中医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发表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5月。

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思考》发表在《吉林教育》2021年10月。

论文《高校思政课教师新媒体素养提升路径探究》发表在《吉林教育》2021年10月。

论文《以问题为导向,破解思政课实效低之难题》发表在《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3月。

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改革与探索》发表在《教育观察》2020年6月。

论文《形成性评价助思政课入脑入心》发表在《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创新考试模式,激发思政课教学活力》发表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获长春市社科成果二等奖。

论文《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体工商业者问题的探讨》发表在《理论探讨》(CSSCI)2010年1期。

论文《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发表在《人口学刊》(CSSCI)2010年第3期。

论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再思考》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98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0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工作,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别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即中医学、中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医学、中药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形成了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并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研究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其中有享誉全国的终身教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9人,国家及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6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新世纪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迄今为止,研究生学院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910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移居海外,成为当地中医药机构的负责人,为促进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列为学院建制,突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开创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研究生学院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培养科、学科与学位科、管理科四个职能科室。研究生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

  “十二五”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生学院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稳步扩大教育规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兼学中西两法,通晓古今中外”。 展望未来,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研究生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