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治臣,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吉林省省级专家,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兼职教授、吉林省医学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委员和电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常委、吉林省康复医学会电生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常委等。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杂志》、《中国康复杂志》编委;先后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吉林大学优秀青年医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优秀副主任医师等荣誉称号。从事康复医学医教研工作17年,始终以白求恩救死扶伤精神要求自己,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大胆探索新技术新疗法,严格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待患者耐心细致,始终以临床需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有一定见解,受到了省内同行的一致好评。目前从事神经、骨科系统疾病诊治、康复治疗工作。可对各种神经、骨科系统疾病后遗症做出详尽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方案。擅长神经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查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擅长术中神经监护。并可在肌电图引导下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各种肌张力增高类疾病,如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肢体痉挛等。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肌骨疾病。近年来,获得省级重大科研专项课题1项、其他省级、吉林大学资助研究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 论文5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多部。
擅长神经、骨科系统疾病诊治、康复治疗,对其后遗症做出详尽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方案。通过神经电生理(神经电图、肌电图)诊断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可在肌电图引导下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类疾病,如面肌、肢体痉挛,斜颈等。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骨不连、肌腱疾病、半月板损伤等。
1. 骨缺损修复新材料-纳米磷酸三钙/明胶/鹿茸多肽复合材料的开发研制。编号:08KZ40,长春市科学技术局,2008.12-2010.11,名次:第二。
2. 吴茱萸碱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PC-A1周期阻滞及凋亡的分子机制。编号:2007018315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8.01-2010.12,名次:第二。
3. CGN-RHI/CGM-RHIH型温热理疗床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吉林大学,2008.04-2009.09,名次:第二。
4. 电针五脏俞拮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Th细胞亚群失衡的研究 编号:200903030,吉林省教育厅,2008.03,名次:第六。
5. 电针五脏俞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作用机理的研究,编号:2007236-06,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2007.02,名次:第六。
6. 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编号:2004-112,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2004.07-2006.06,名次:第二。
7. 基于欠驱动双足步态行走机理的神经-肌肉控制可穿戴型下肢助力辅助及康复行走机器人, 省科技厅计划处, 2010.09-2012.09, 名次:第五。
8. 海神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使用参数调试的研究, 序号:(2014)科技字2652号,吉林大学横向课题, 2014.07.05-2015.07.05,名次:第一,经费10.1万元
9. 淫羊藿苷抗原佐剂效应与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5.01-2017.12,名次:第二,经费5.0万元,结题编号:2017128
10. 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推广及应用,吉林省卫生计生委,2017.09-2019.09,支配经费2.0万,第一,运行,编号:2017S029
11. 经颅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周围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吉林省财政厅,2018 01-2021,支配经费5.0万,第一,运行,财务编号:3D517DV93429
12. 基于生物信息学帕金森相关microRNAs的筛选及功能分析,省科技厅,支配经费10.0万,第一,运行,2018.12-2021.12
13. 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推广及应用,吉林省卫生健康委,2020.09-2020.11,支配经费2.0万,第一,运行,编号:2020FP018,镇赉,大安,康治臣,李欣怡,江俊杰。
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宠物重要营养代谢病防控技术与调控产品研究,所属项目:宠物疾病诊疗与防控新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2016YFD0501000,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属专项: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
子课题名称:腹泻综合征防控技术与产品(饲料添加剂)研发,子课题承担单位:吉林大学,主要参与人,运行,经费90.0万元。
15. 康治臣、郭丽新、张海娜等,腹膜透析无菌接管机研发,省科技厅,支配经费85.0万元,(资助50.0万,企业自筹35.0万),第一,运行,2023.01-2026.01
近期文章:
1. Zhichen Kang1,Lixin Guo,Zhuo Zhu,Rongfeng Qu,Identifica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using long non-coding RNAs-associated ceRNA network,t[J].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2020 Jul 16;(2020)20:315.doi: 0.1186/s12935-020-01388-4.eCollection 2020.
ISSN:1475-2867(2020,影响因子5.722)2区
2.康治臣,郭丽新,曲福玲,张海娜,段晓琴,王欢,丁蕾,刘忠良,江俊杰.1例表现为双上肢无力患者的肌电图鉴别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12):2052-2053. 2020-12-25
3.郭丽新,曲福玲,江俊杰,刘忠良,张枫悦,康治臣(通讯).胃肠功能促进技术在老年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01):50-53.
4. Wang S L , Liu X L , Kang Z C , et al. Platelet-rich plasma promot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fter sciatic nerve injury[J].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22, 18(2):375-381. 富含血小板血浆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WOS:000834672700038 2区 王苏龙 柳溪林 康治臣 王悦书
5.李静,段晓琴,张海娜,刘忠良,康治臣.经颅磁刺激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02):222-225.
6.Cong Liu 1† , Xilin Liu 2† , Hong Li 3 and Zhichen Kang 4 *et al. Advances in the regulation of adipogenesisandlipidmetabolism by exosomal ncRNAs and their role in related metabolic diseases[J]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18 September 2023,10.3389/fcell.2023.1173904. 2区独立通讯
教学项目
1.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编号:2012J071,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2012.04-2013.04,名次:第一。
2. 康复医学专业研究生《康复医学》课程的建设。编号:20102203,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2010.04-2012.05,名次:第二。
3. 康复医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2008.12-2010.11,名次:第二。
4.康复医学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编号:1509,吉林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次:第三。张海娜
5. 康治臣,刘鸿,段晓琴,江俊杰,康复医学临床真实病例视频库建设与考核研究。编号:B2014B097,吉林大学2014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次:第一2014.12-2016.12 0.5万元
6.《康复医学》网络课程,刘忠良、陈秋慧、康治臣,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编号:2014059,2014.09
7.康治臣,付金玲,段晓琴,刘忠良,张海娜,基于《康复医学》网络课程平台的脑卒中微课教学研究及建设。编号:1706,吉林大学2017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次:第一,2017.06,0.5万元
8.《绿色康复》线上课程,刘忠良、张海娜、康治臣,吉林大学,第八届校级成果奖三等奖,2018.09,名次:第三。
9.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康治臣、刘忠良、张海娜,吉林大学,第八届校级成果奖,2018.09
10.《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学》,首届人卫慕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比赛课程设计本科组三等奖,张海娜、刘忠良、康治臣,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2018.10。名次:第三。
11.以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三师带教”临床-科研实践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实施,刘忠良、曲福玲、段晓琴、郭丽新、康治臣,三等奖,2023.06
12.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本科教育中师生科研素质联动培养模式得构建 段晓琴、曲福玲、易江、李文茂、李欣怡张海娜,二等奖,2023.06 无
11.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康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张海娜、刘忠良、许广甍、康治臣,2018.05-2020.04 4/12
12.康复医学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张海娜、刘忠良、许广甍、康治臣,2015.05-2017.05 4/8
教学获奖
1、2018.09 校级三等 《绿色康复》线上课程 3/3
2、2018.10 人卫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学》 3/8
3、2018.09 校级三等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1/7
4、2018.09 校级三等 寓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于康复医学教学之中 4/7
著作:
1.康治臣 编委。吉林大学出版社,《临床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医技岗位培训教材》。2010.09
2.康治臣编委。吉林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十一五本科规划教材《康复医学》。2013
3. 康治臣 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研究生规划教材《康复医学》。2015.01
4. 康治臣 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系统重症与康复》。2014.12。
5. 康治臣 编委。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内科疾病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编委。2014.12。
6.康治臣 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康复病例分析》。
7.康治臣 易江 刘忠良 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疼痛诊疗学,2020.04。
8.康治臣 编委。吉林大学出版社,康复医学英文版,2020.04。
长春中医药大学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多维、开放、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2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5个。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国医大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国名中医、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岐黄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3人(次)。有博士生导师186人,硕士生导师753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最美辅导员”1人。代谢病团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5名,其中本科生11226人,专科生151人,硕士研究生2941人,博士研究生490人,国际学生56人。本科专业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8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1门(个)。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主编规划教材120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十四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8项。“十三五”以来,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244项。现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2个。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384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坚持社会服务,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建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国家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附属医院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疫先进基层党组织”。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创办《中医药历史与文化》集刊,打造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新载体。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制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指定院校,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来华留学教育全周期培养体系,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中国-俄罗斯(莫斯科)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建设,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1项。
立德树人,行稳致远,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人才攀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