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崔英子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10 导师主页
崔英子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研究
yingzi930@sina.com

硕士招生专业

1
中医内科学
2024
1
专业学位硕士
心病的研究

崔英子,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经历,师从全国名中医黄永生教授,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查验中心兼职临床监查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循证医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和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 JD2X2012072 2012年11月-2014年10月 20 参加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 JD2X2015044 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日 30 参加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重点研究室课题 YJS-0205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 2 负责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项目(青年骨干) 2015Q038 2016年1月-2017年12月 2 负责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课题 YJS-0205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 2 负责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项目(青年骨干) 2022LC089 2023年1月-2024年12月 2 负责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新冠肺炎中医药应急科技项目 2022217 2022年7月-2023年12月 2 负责
吉林省教育厅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 研究规划项目 2023年1月-2025年1月 2.5 负责
吉林省科技厅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医学科学领域)) YDZJ202301ZYTS198 2023年1月-2025年12月 10 负责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冠心病“先天伏寒”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研究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17.11.10郭家娟,黄永生,崔英子,魏岩,李双娣,田宇丹,姜丽红

基于痰瘀伏邪病因的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临床及实验研究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15.10.23陈颖,王泽玉,崔英子,郭玮,刘俊峰,遇准,牟宗毅,邓悦

“先天伏寒”病因学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2014.9姜丽红,黄永生,郭家娟,崔英子,魏岩,刘爱东,刘静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中医诊疗新方案规范化研究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13.12.16杨海淼,沈健,张丽秀,王泽玉、仕丽,王檀,崔英子,刘广文

“黄永生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证书号码2012134,第8名,2012年4月10日。

“益气豁痰通络法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证书号码2012557,第六名,2013年12月16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计划项目

“中药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权益保障的伦理与法律盲点问题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第4名,2013年7月3日。吉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模式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证书号码2013403,第3名,2013年7月10日。吉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

中医师承教育质量控制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证书编号JT115426,2011.3-2013.12,第4名,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冠心病疾病链伏邪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第5名,2014年9月15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计划项目

“实验性‘痰瘀伏邪’模型病理演变规律的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第5名,2014年9月15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计划项目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方案的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第3名,2015年3月13日,吉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

基于“伏邪病因”理论的“先天伏寒”动物模型的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第2名,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项目。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第2名,吉林省教育厅计划项目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先天伏寒”证的临床辩证标准研究,吉林省科技成果,证书号码2016399,第4名,2016年8月5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降低PCI治疗率的关键技术及转化研究,吉林省教育厅2017年4月17日第4名

结合地域特色辨证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评价,吉林省科技厅2021年12月22日第6名

基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MF的抑制作用2021年12月30日第5名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98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0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工作,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别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即中医学、中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医学、中药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形成了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并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研究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其中有享誉全国的终身教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9人,国家及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6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新世纪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迄今为止,研究生学院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910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移居海外,成为当地中医药机构的负责人,为促进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列为学院建制,突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开创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研究生学院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培养科、学科与学位科、管理科四个职能科室。研究生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

  “十二五”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生学院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稳步扩大教育规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兼学中西两法,通晓古今中外”。 展望未来,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研究生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