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聂大庆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10 导师主页
聂大庆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
痹病学
38706570@qq.com

聂大庆,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中医世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第二批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东北三省抗风湿病联盟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委员会秘书长、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针灸学会岐黄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师从吉林省名中医荣大奇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委员会主委赵岩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承德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冯兴华教授等。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第一、通讯作者3篇,参编著作12部,其中教材2部;获得专利3项。临床上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成人Still病、干燥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白塞氏病、脂膜炎、结节性红斑、纤维肌痛综合征、产后痹、颈椎病、腰突等风湿骨病。并擅长运用疼痛注射技术治疗各种疼痛综合征。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2023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名称:扶正固本健脾解毒通络治疗湿热瘀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第一、通讯作者4篇,参编著作12部,其中教材2部;获得专利3项;2023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85年,1998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0年获准开展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试点工作,2003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获准开展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别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即中医学、中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医学、中药学。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形成了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并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研究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51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其中有享誉全国的终身教授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9人,国家及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6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新世纪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人。迄今为止,研究生学院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2910人,博士研究生109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有的已经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有的移居海外,成为当地中医药机构的负责人,为促进中医药对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2006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列为学院建制,突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开创了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研究生学院现设有综合办公室、培养科、学科与学位科、管理科四个职能科室。研究生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抓“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监督保障体系。

  “十二五”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机遇,研究生学院将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稳步扩大教育规模,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技能,兼学中西两法,通晓古今中外”。 展望未来,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学校“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踏实工作,把研究生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