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院-刘春禹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17 导师主页
刘春禹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针灸
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效应机制研究
544125048@qq.com

招生信息

1
针灸推拿学
2024
4
专业学位硕士
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效应机制研究

刘春禹,男,正高级,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会任职:吉林省针灸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灸法学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吉林省针灸学会针灸推拿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健康产业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专业委员会专家。于2012年获得东北赛区中医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于201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临床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优秀奖。是住院规范化培川医师的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组织和研究能力。

学术成果:主持省级、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省厅级课题4项,获得科技成果奖4项,编著的著作9部,副主编2部,发表论文25篇,核心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3篇。

专著:《袖珍临床实习指导手册临床分册》2007.08吉林文史出版社编委(针灸部分)

        《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2003.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委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20160101169JC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研究(白求恩专项)

        2、2019J063 雷火灸肓俞穴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3、20200201404JC基于kistler三维测力台进行百笑灸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态量化研究(省联合基金白求恩医学专项)

4、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60414-2,仿真关节和材料研究—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态数理量化研究,2006-2008,已结题,参加。

5、针刺肓俞穴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动态分析,2007-2008,已结题,参加。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仿生针灸用针具无痛研究  成果奖(证书号2010113-10)

2、仿真关节和材料研究—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态数理量化研究  成果奖(证书号2010112-06)

3、针刺肓俞穴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动态分析成果奖(证书号2010064-05)

论文:1、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性疼痛的动态数理量化研究 吉林中医药,2008.12

2、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吉林中医药, 2009.7

3、百笑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药卫生》  2018.2

4、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吉林中医药, 2018.04

5、雷火灸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医药卫生》  2019.8

6、针刺腰腹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医药卫生》  2019.9

7、雷火灸肓俞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血浆P物质水平的影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

8、针刺论治之质点思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3

9、基于kistler三维测力台百笑灸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态数字研究 《医药卫生》2022.3

10、许广里针刺治疗腰痛经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6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多维、开放、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2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5个。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国医大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国名中医、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岐黄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3人(次)。有博士生导师186人,硕士生导师753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最美辅导员”1人。代谢病团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5名,其中本科生11226人,专科生151人,硕士研究生2941人,博士研究生490人,国际学生56人。本科专业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8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1门(个)。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主编规划教材120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十四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8项。“十三五”以来,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244项。现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2个。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384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坚持社会服务,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建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国家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附属医院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疫先进基层党组织”。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创办《中医药历史与文化》集刊,打造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新载体。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制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指定院校,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来华留学教育全周期培养体系,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中国-俄罗斯(莫斯科)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建设,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1项。

立德树人,行稳致远,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人才攀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