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学院-胡少丹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07 导师主页
胡少丹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病学
734168300@qq.com

招生信息

1
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
3
专业学位硕士
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病方向
2
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
1
专业学位硕士
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疾病研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肿瘤血液中心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王檀教授学术继承人,国家第四批援鄂中医医疗队成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医疗救援队成员,吉林省拔尖人才(D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疗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针灸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针灸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态靶辨治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28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5项,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1项,吉林省科技成果7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43篇,国际及国内发明专利4项。新冠疫情期间,支援武汉,舒兰、通化,长春等地,多次带队深入一线,负责新冠肺炎中医临床救治工作,荣获武汉"最美逆行者"、"吉林好人.战疫先锋"称号、"长春市抗疫先锋"、通化"最美逆行者"、"优秀共产党员"、"抗疫防疫工作突出贡献奖"、"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吉林省科技厅, 重点研发, 20230203189SF, 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综合征的横断面研究及中医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 2023-01 至 2025-12, 20万元, 在研, 主持

(2) 吉林省科技厅,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YDZJ202201ZYTS236, 基于Notch通路正反馈调节TGF-β探究助阳补肺除痹颗粒抑制肺纤维化机制及 成分筛选研究, 2022-07 至 2025-06, 10万元, 在研, 主持

(3)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新冠肺炎中医药应急专项, 202219, 长春中医药大学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对新冠状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2022-07 至 2023-12, 2万元, 结题, 主持

(4)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科技项目, 2022028, 基于“肺异生物”理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王檀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研究, 2022-01 至 2023-06, 1万元, 结题, 主持

(5) 吉林省科技厅, 自然科学基金, 20200201608JC, 基于从心论治加味复脉汤治疗MDS相关贫血机理探讨及活性成分筛选, 2020-01 至 2022-12, 10.0万元, 结题, 参与

(6) 吉林省科技厅, 重点研发, 20200404060YY, 医疗机构制剂“消异散结口服液”的研制, 2020-01 至2022-12, 15.0万元, 结题, 参与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研究, 2022ZYLCYJ04-3, 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院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新冠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 2022-03 至 2022-09, 10万元,结题, 参与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研究, 2022ZYLCYJ04-1, 解肌宣肺除疫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随机、开发、阳性药对照、非劣检验临床研究, 2022-04 至2022-09, 10万元, 结题, 参与

(9) 吉林省教育厅, “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 JJKH20181258KJ, 600例间质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临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2018-01 至 2021-12, 2.5万元, 结题, 主持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新冠肺炎救治专项, ZYZB-2020-202, 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经验总结, 2020-07 至 2020-12, 10万元, 结题, 参与

(11) 吉林省卫生与健康委, 吉林省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项目, 2018zc029, 个体化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 2019-01 至 2020-12, 0万元, 结题, 主持

(12) 吉林省科技厅, 自然科学基金, 20180101115JC,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干预Notch信号通路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2018-01 至 2020-12, 15.0万元, 结题, 参与

(13)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科技项目, 2018056, 基于“虚寒”病机研究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肺纤维化 大鼠肺组织黏附分子、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8-01 至 2020-12, 1.0万元, 结题, 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Na Li; Qihang Pang; Yanhong Zhang; Jianan Lin; Hui Li; Zhen Li; Yaxin Liu; Xingyu Fang;Yu An; Haonan Bai; Dianyu Li; Zhanhong Cao; Jian Liu; Qing Yang;Shaodan Hu;Ginsenoside

compound K reduces neuronal damage and improves neuronal synaptic dysfunction by targeting Aβ,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3, 14

(2)Zhiyu Tian; Zhanliang Jiang;Shaodan Hu;Li Shi ; Immune factors have a complex causal

regulation on pulmonary fibrosis Insights from 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Medicine, 2023, 102(52)

(3)胡少丹 ; 仕丽; 孙峰; 刘守华; 杨波; 匡旭; 李菁婧 ; 助阳补肺除痹颗粒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影响的研究, 陕西中医, 2019, 40(6): 683-686

(4)Cao Z, Zhao S, Hu S, Wu T, Sun F, Shi LI. Screening COPD-Related Biomarker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diction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24 Sep 24;19:2073-2095. 

(5)Yu H, Wei X, Ding H, Hu S, Sun F, Cao Z, Shi L.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Mahuang Fuzi Xixin decoction in treating elderly bronchial asthma through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Medicine (Baltimore). 2024 Oct 11;103(41):e39921.

(6)Cao Z, Sun F, Ding H, Tian Z, Cui Y, Yang W, Hu S, Shi L.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ucleic acid CT value fluctua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variant virus in Changchun city. Front Public Health. 2024 Jun 14;12:1377135.

(7)Shang H, Chang T, Yang W, Shi L, Hu S, Tian L, Ren J, Wang T, Wang J, Guo J, Cui Y.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long COVID in COVID-19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variant three months after discharg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Infect Dis. 2024 Jan 2;24(1):36.

(8)胡少丹,徐雁南,陈梦竹,等.全国名中医王檀从“心神失控”论治肺癌经验[J].吉林中医药,2024,44(09):1020-1023.

(9)一种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2016-5-19, 中国, ZL201610334029.2

(10)从肺痹论治间质性肺疾病的系列研究及推广应用,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委员会, 科技进步, 省部二等奖, 2020

(11)助阳通痹颗粒对博莱霉素鼠纤维化模型金属基质蛋白酶9,13影响,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励委员会, 科技进步, 其他, 2017

(12)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诊疗规范, 吉林省人民政府, 第五届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 省部二等奖, 2022

(13).一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蜜丸[P].吉林省:CN202011605671.2,2022-06-17.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长春中医药大学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多维、开放、经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2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5个。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国医大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国名中医、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岐黄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3人(次)。有博士生导师186人,硕士生导师753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最美辅导员”1人。代谢病团队入选国家首批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5名,其中本科生11226人,专科生151人,硕士研究生2941人,博士研究生490人,国际学生56人。本科专业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8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1门(个)。附属医院入选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主编规划教材120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领域领军人物。

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十四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8项。“十三五”以来,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244项。现有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国家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12个。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384项,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坚持社会服务,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建设。建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研究基地,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国家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先进集体。附属医院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疫先进基层党组织”。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坚持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创办《中医药历史与文化》集刊,打造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新载体。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证制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推广应用。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指定院校,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来华留学教育全周期培养体系,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北亚中医药传播发展基地、中国-俄罗斯(莫斯科)中医药海外中心项目建设,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1项。

立德树人,行稳致远,学校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人才攀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改革驱动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