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朝辉,女,汉族,1973年01月生,长春市人,教授,医学博士,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优秀人才,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人才,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温病专业委员会、中医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刺络拔罐专委会、耳穴专委会;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分会副主委员;曾任吉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刺络拔罐专委会主委、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
主要业绩: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40余项,其中主持20余项;近年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3篇,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等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主编5部,译著1部(第一译者),副主编13部,主编及参编国家级教材5部;参与及主持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吉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针灸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中医药学术著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1)基于“TLRs 信号通路”对针刺不同配穴防止应激性胃溃疡的“平衡重构” 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8-2021,主持人
(2)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合募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相关机制研究;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1-2023,主持人
(3)基于“开玄通络”理论易罐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23-2024,主持人
(4)基于“肠道菌群-SCFAs”探究合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主持人
(5)基于 PINK1/Parkin 信号通路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自噬途径下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项目;2022-2025,主持人
(6)易罐结合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吉林省卫健委课题;2020-2022,主持人
(7)揿针结合易罐治疗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的临床研究;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2021-2022,主持人
(8)基于毒物兴奋效应的合募配穴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研究机制;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2020-2022,主持人
(9)基于中医传统辅助平台挖掘纪青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与用药经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10)头颈部肌肉易罐松解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吉林省卫生厅;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1)基于“TLRs 信号通路”对针刺不同配穴防止应激性胃溃疡的“平衡重构” 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2)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合募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相关机制研究;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基于“开玄通络”理论易罐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
(4)基于“肠道菌群-SCFAs”探究合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深圳市基础研究专项
(5)基于 PINK1/Parkin 信号通路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自噬途径下针刺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项目;
(6)易罐结合推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吉林省卫健委课题;
(7)揿针结合易罐治疗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的临床研究;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8)基于毒物兴奋效应的合募配穴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研究机制;长春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
(9)基于中医传统辅助平台挖掘纪青山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与用药经验;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10)头颈部肌肉易罐松解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吉林省卫生厅;
(11)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调神和胃“角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深圳市宝安区中医药协会;
(12)基于 Transformer 模型的多模态 AI 算法在精灸治疗阈下抑郁中的应用研究;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
(13)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经络诊断在阈下抑郁防治中的应用及早期识别模型研究;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40余项,其中主持20余项;近年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4篇,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等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主编5部,译著1部(第一译者),副主编13部,主编及参编国家级教材5部;参与及主持获得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吉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吉林省针灸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中医药学术著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