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赵建军,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承首届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行医40余年,吉林省名中医,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高层次B类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第七批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吉林省第七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首席教授,吉林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病种负责人,卫生部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带头人、重点研究室主任。
主要擅长治疗脑出血、脑梗死,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偏头痛,抑郁,焦虑,失眠,癫痫,眩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帕金森病等疾病。
参加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项,“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参与编写医学著作5部,撰写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9篇,EI 2篇。参与编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的《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起草中华医学会《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2019)》,主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5)》、《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等临床指南。
赵建军自担任博硕研究生导师期间,培养博士生14人,硕士研究生140人,指导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4人,现已成为全国各地多家医院的青年骨干。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在赵建军教授带领下,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国家中医脑病行业的认可,先后成为了中风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
赵建军教授带领脑病科研究团队,参加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项,“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参与编写医学著作5部,撰写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9篇,EI 2篇。
1.中医药治疗脑出血优势的研究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 (2007-02-01-R01)第一名
2.疏肝理气调神法治疗恶劣心境的机理研究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2007-02-02-R02)第二名
3.脑疏通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吉林省科技成果(2005382)第一名
4.脑脉康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瘀阻络证临床观察 吉林省科技成果 2005年
5.脑安滴丸研制与开发的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402-17 ZY-24-R-01)第一名
6: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的辨证治疗及调心方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096363-2-07)第七名
7.中医中风先兆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证候学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03-11 LC-47-R-07)第七名
8.天麻促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症随机对照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成果(200447601)第一名
9.脑安滴丸研制与开发的研究 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 (2004119-01)第一名
10.中医药治疗脑出血优势的研究 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2003095-01)第一名
11.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J-234-2-02-R09)第九名
著作:
1.现代中医必备丛书--神经内科病临床诊治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主编
2.中医脑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编委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编委
4.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主编
5.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康复技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主编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参加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项,“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
在临床工作中,赵建军先后担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脑病中心主任。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赵建军继承与创新并举,以任老“脑髓理论”学术思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髓虚毒损”的脑病病机关键,并将之运用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以脑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中风病、痴呆、不寐、痿病、郁病等)确立为学科学术发展目标和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科学、合理、疗效确切的诊疗及康复方案,制定了相关病种的国家级临床诊疗路径。
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中明确脑出血髓虚毒损的基本病机,深刻认识“离经之血便是瘀血”这一脑出血的病理过程,在全国率先提出“破血化瘀、泄热醒神”的创新治则;在痴呆临床研究中,以“髓虚毒损”的脑病病机关键为指导,运用这一创新理论,在临床上总结出适用于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药干预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不寐的治疗上,以“营卫循行”理论指导慢性失眠辨治,并开展了多项临床验证及机制探索研究,在临床中做到效验理明;在疑难病痿病(吉兰-巴雷)临床诊疗中,创新性应用有毒中药炙马钱子,以“益髓通经”法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针对郁病的诊治提出应从脏腑辨证与证候虚实两点来分析。从脏腑辨证角度来说,郁证的发生主要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从证候虚实角度来说,实证病程较短,虚证则病情迁延日久,临床过程中也会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病久则正气不足,可表现为气血亏虚,或表现为上热下寒,同时又伴有气滞、火郁、血瘀、痰凝等病变。故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法贯穿始终,可采用清肝泻火、除烦安神以治其标,火邪稍安,则可辨证论治,采用活血、行气、化痰之法以祛其因,在临床上多有效验。
在科研方面,赵建军分别担任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病种负责人,卫生部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带头人、重点研究室主任。在赵建军的带领下,脑病科先后参加国家科技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支撑)课题,创新提出了“破血化瘀、泄热醒神”治则,并提出了“破血化瘀、泄热醒神”特色方剂,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该治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明确了特色方剂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开展动物实验,明确了该治则指导下特色方剂的作用途径及分子机制。
赵建军教授还参与编写、审核发布了系列临床指南。主要参与编写了《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的《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起草了中华医学会《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2019)》,主审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5)》、《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等临床指南。
文件上传中...